货币超发下的缺钱怪象:社会发化生的 5 个悄然变
货币超发下的缺钱怪象:社会发化生的 5 个悄然变
2024 年的经济态势令人迷惑不解。广义货币(M2)余额在 8 月末竟然高达 305.05 万亿元,再度刷新历史纪录,这无疑是货币超发的显著表现。然而,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政府、企业以及老百姓都叫苦连天,纷纷抱怨缺钱。M1 余额为 63.02 万亿,同比增长下降 7.3%,且已连续 5 个月呈现负值。在这看似矛盾的局面背后,社会已经悄然发生了 5 个重大变化,而许多人可能尚未察觉。
货币超发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。首先,货币超发容易导致通货膨胀,物价上涨。老百姓手中的货币购买力下降,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,生活成本增加,特别是对于那些收入增长缓慢的群体,生活压力进一步加大。其次,超发的货币如果不能合理流向实体经济,而是在金融领域空转,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,如房价、股价的异常波动。这对于有购房或投资需求的老百姓来说,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和风险。
一、“铁饭碗” 的动摇
楼市的持续低迷让房企在拿地时谨小慎微,致使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滑,进而对财政收入造成巨大冲击。多地不得不采取行动,包括削减公务员的薪资,并裁减编外人员。例如,黑龙江省拟定了一项计划,要在 5 年内完成对编外人员的全部裁减,每年的裁减比例高达 20%。政府财政的紧张,使得曾经被视为安稳无忧的 “铁饭碗”,如今也不再坚如磐石。
展开全文
二、购房意愿的骤降
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均呈现出量价齐跌的态势,老百姓的购房热情急剧冷却。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沉重打击,民众的收入要么减少,要么直接失业,对未来收入增长持悲观态度。并且,人们更倾向于将钱存入银行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,根本无力支撑当下的高房价,购房意愿持续走低。
三、中高档消费的萎靡
汽车、房产、奢侈品等中高档商品的消费需求出现了大幅萎缩,汽车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。众多汽车品牌纷纷降价促销,幅度之大令人咋舌。中产阶级受疫情影响,收入减少甚至失业,囊中羞涩,换购新车的意愿大幅降低,这清晰地反映出中产阶层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。
四、储蓄热情的猛增
尽管银行利率一降再降,屡创新低,老百姓的储蓄热情却不降反升。不仅中老年人热衷于存钱,如今年轻人也加入了储蓄的大军。他们存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失业、疾病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出,这充分体现了民众对当前缺钱状况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提前谋划。
五、婚育率的新低
2024 年上半年,结婚登记对数和出生人口数量双双创下历史新低。结婚成本居高不下,年轻人因囊中羞涩而结不起婚;养育一个孩子到大学本科毕业的成本约为 62.7 万元,这让年轻家庭难以承受,只能选择少生甚至不生,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钱。
(内容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)
评论